一、線上可以讓孩子及家長放心的「家外之家」

  面對這波疫情,黃爺爺之家的陪伴老師擔心的,除了弱勢孩子的遠距設備較不足外,還有孩子們是否獨自在家、是否得到妥善的照顧。

 

  因為深知孩子們的陪伴及關懷一天都不能停。因此在國內確診人數飇增時,基金會早已開始準備新的陪伴計畫與工作指引。依新的工作指引與規劃,一一與陪伴老師確認工作意願後,安排陪伴老師以電訪的方式對學生及家長進行線上關懷,讓黃爺爺之家的服務不間斷。

 

 

拉近彼此的距離|線上關懷的挑戰

 

  線上關懷,貌似只是把平日的關心移到電話的另一端,但對陪伴老師來說,卻沒有這麼容易。學生家裡的設備不足、網路不通、電話常常找不到人是常態。幾位陪伴老師在受訪時,認為線上關懷最大的困擾是,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少了溫度與熱度。

  過往在據點實體陪伴的時候,孩子就算不主動來跟老師們搭話,老師也能看見孩子的一舉一動,當孩子神情不對時,陪伴老師就能適時的給予協助。停課後,這件事情變得較有難度,電訪無法看見孩子的表情,若是孩子不肯主動分享自己的事情,陪伴老師也無從協助。

  對於年紀較小、沒有手機的孩子,需要透過家長才能找到孩子。這種狀況,就需要配合家長作息,並且以不打擾到孩子原本的家庭生活為考量,因此時間點的限制就比較多,等到終於聯絡上孩子,感覺滿心的關心都有點冷卻了。

 

 

 

拉近彼此的距離|從服務孩子到走進家長身邊

 

  但另一方面,陪伴老師因為電訪關懷孩子的近況,不知不覺中也逐漸成為孩子家長的心靈導師,聽家長訴說疫情如何影響到家裡的經濟狀況,也聽家長談到因為孩子待在家的時間變多,吵吵鬧鬧或長時間使用3C產品,形成家長焦慮的來源。對於家長的困擾,部分據點還成立了家長群組、臉書社團,讓家長們可以互相交流與聯繫,也疏緩家長一點點的情緒。

  透過聊天的方式,讓家長能夠暢所欲言,了解學生家庭的困難,進而提供資訊及支援。陪伴老師與家長共同度過疫情期間的窘境,彼此的距離變得更近了,是線上關懷的意外收穫。

 

線上關懷的多元延伸|線上的跳蚤市集

 

  線上關懷要定時、定型,這是龍岡據點的三位老師與孩子們的共識。一開始,大家以google meet的方式,每週一、三、五的下午與孩子們在線上定時聚會。每到下午1:30,陪伴老師都在線上跟孩子們聊天話家常,了解每一個孩子在家學習的情況。

  但是聊天聊久了,難免出現「無話可談」的時候。為了要提升孩子參與率,如何針對黃爺爺之家混齡特色,設計一個從小學一年級小朋友到小學六年級的小大人,都喜歡且有興趣的議題,是一個挑戰。

  美蘭老師在受訪時,分享她的經驗,龍岡據點的陪伴老師共同設計了系列性的「跳蚤市集」。老師先鼓勵孩子們運用在家的時間,把自己的環境做個整理,然後再把舊玩具、舊書來個斷捨離。

  為了讓所有的物品找到更適合自己的主人,老師在活動一開始,安排孩子們輪流介紹自己的舊物,再由陪伴老師們協助進行物品媒合。新學期的開學日,除了是師生見面日,也是舊物與新主人的相見歡。

  透過這樣的活動,孩子們得到更多表達及傾聽的機會、也學到如何讓物品得到更有效的運用,由孩子們的參與度看來,是一個成功吸引小朋友參與的線上活動。

 

線上關懷的多元延伸|線上的親子工作坊

 

  許多家長受疫情的影響在家工作,反而有更多時間在家陪伴家人、照顧孩子。山豐據點的陪伴老師在學校停課後的線上陪伴,因此與家長有了更多互動的機會。

  山豐據點的乃雯老師在線上陪伴時,偶而會有家長與孩子一起上線,並在黃爺爺之家的線上課和師生互動。有一天,陪伴老師無意間發現某位家長有烘焙的興趣,隨即邀請他透過視訊的方式,指導孩子及其他家長共同完成小點心,該位家長也樂意大方分享。這樣的分享,無意間促成更多親子共學的時刻。

  因為有了共學的經驗,孩子跟家長開始願意一起投入黃爺爺之家的線上陪伴課。當喜愛音樂的孩子,主動想要在鏡頭前分享自己最喜歡的音樂給大家時,乃雯老師順勢將主持的工作交給孩子。

  孩子對於自己熱愛的事情全心投入,可預期會有亮眼的表現。當孩子接下主持棒,認真的講起歌曲起源及歌詞內容,同學及家長不但學到了新知識,也一起建立了更多的共同話題,成為防疫生活之外的美好風景。

 

Scroll to Top